佛言佛語(十一)

Words of Wisdom (Vol. 11)

1.
師父 2021 年春節開示
師父祝大家春節愉快,學佛精進,萬事如意!
學佛人的春節,是和智慧在一起度過的。
用智慧過新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因為我們看得到未來,所以我們的心情不會被人間的煩惱所控制。
佛菩薩和我們在一起。
我們有大愛和慈悲,遠遠超過人間的任何名聞利養。

菩薩對我們的關心,是我們過新年最幸福的種子。
禪定的般若,將會讓我們克服人間所有的煩惱。
因為昨天會過去,明天會更美好。
因為煩惱會過去,般若才會現前。
雖然今天有煩惱,但明天一定會給你帶來菩提般的智慧。

我們在人間,就是活在煩惱和菩提之間。
每天能夠用佛菩薩的菩提智慧戰勝煩惱,你就是一個能夠戰勝世界上任何煩惱的智慧之人。
2.
耕耘與收穫
想一分耕耘,就擁有十分收穫的人,那是擁有了“貪心”;
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人,那是擁有“愛心”。
收穫不會因為你的耕耘而減少,而耕耘多少,直接影響到你的收穫。
一個整天認為別人都是錯的人,他的八識田中充滿著偏見;
一個滿口謊言的人,他的七識田中嚴重偏執。

一個語言布施的人,他的七識田中,充滿著慈愛;
一個整天布施的人,他的八識田中,充滿著曼陀羅花。
3.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身體健康,是體質的正能量;
心靈健康,是靈魂的正能量。
愛因斯坦曾說,能量會轉換。
我們學佛人心靈健康,
身體就能轉換成健康。
一個人心理不健康,就算他身體健康,他的身心都會不健康。

精神可以變物質,心裡亂想的事情,轉換成物質,就會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嘴巴說一句惡言惡語,會轉換成大家對你的憎恨和厭惡,這就是精神轉換成物質。
“知足”,你的心就會常樂;
“善良”,你的心就會法喜。
學會理解別人,眾生需要理解。
你能讓眾生理解你,是你的福氣;
你能理解眾生,是你的智慧。
4.
消業根本是功德
心態是消業障的條件,
福德是消業障的資糧,
慈悲是消業障的基礎,
功德是消業障的根本。
遠離無明習氣,
磨練自己心性。
內心深處植眾德本,
八識田中植功德本。
清淨心是功德的根本,
培養內心的虛空境界,
才能斷惡修善,修成離幻成真。

學佛人不應執著罣礙,無悔無報地行善,內心自然清淨無染。
“無欲無為”,那才是“事中無心”,“心中無事”。
5.
智慧與慈悲
“大慈大悲”就是“大智大慧”。
“慈”會給你增加“智”;
“悲”會給你增加“慧”。
仁慈,心中不會有恨;
悲愍,心中不會有怨。
不對別人抱太大的希望,
你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
自強自立地生活,
自覺自悟地學佛。
能夠自覺修心的人,是一個悟道之人;

能夠帶領眾生一起修心的人,那是一個覺悟的人。
常觀照自己的心,是不是如如不動;
常觀照自己的行,是不是動靜一如;
常觀照言語善惡,是不是口吐蓮花。
只有常觀照自己的思維、行為、語言,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尊重自己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尊重;
尊重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尊重。
一個被別人尊重的人,他本身就有道德和修養。
所以有修養的人,一定有道德;
有道德的人,一定有修養。
當你在騙人的時候,
首先你已經在犯戒;
因為你在騙自己,所以你會失去別人的尊重。

人可以犯錯,但是人不能妄語;
犯錯可以懺悔,妄語那是犯戒。
常犯戒,會累積業障。
業障一多,災劫爆發。
6.
執著是痛苦
遇事能原諒別人,你就是菩薩。
遇事不怒,是看穿紅塵的一種表現;
遇事就跳,是執著紅塵的一種表現。
念念不動,是無念的基礎;
境自如如,是看破放下的基礎,能夠讓你在無常的變化中,學會寂靜。
從無念到無生,就是一個去除煩惱的修心過程。

執著就是只看眼前利益的凡夫,執著的人會把別人對自身的評價看得很重,執著會讓你傲慢自卑心熾盛。
觀身不淨,才不會造業;
觀受是苦,才不會懈怠;
觀心無常,才不會煩惱;
觀法無我,才不會執著。
保持清淨隨緣的心態,
才能無欲自然心如水。
隨順內心和外境感受,
都是隨順因緣的精進。
7.
正 信
平安是福,無常是苦。
真正的平安,是內心的平靜和安定。
能夠把菩薩放在心中的人,那就是在修心。
正信,使你的人生有堅固力;
正念,使你的人生有加持力;
正見,使你心中充滿正能量。
菩薩的保佑,加上自覺覺他,這樣才能出離苦海。

修行人的心,是正信的;
修行人的心,是和菩薩相應的。
為眾生分憂,就是大乘佛法。
恆長的堅持,就能超脫凡塵。
守戒律,來遠離三惡道;
守心念,來遠離顛倒夢想。
修行菩提,所得善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學佛的人要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
8.
心 念
學佛行中道,才能不偏不倚;
為人行正道,才能不貪不邪。
有一種愛,超越人間紅塵,它是人傷我痛的菩提心,它是無私的大愛,這種愛就是“慈悲”。
有修養,有恆心,才能如如不動,你才能看到佛光普照。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本經;
看你什麼心,念出什麼經。

心念正,念佛經;
心念邪,不正經。
心在一念之間,能化出佛與魔。
一念善心,慈悲心;
一念惡意,邪魔心。
救度眾生慈悲心,讓你本性念心經;
貪瞋癡慢愚癡心,讓你難逃陰魔心。
走向陽光,遠離黑暗。
慈悲離愚癡,學佛得真知。
走向慈悲道,遠離貪瞋癡。
9.
想吉祥學佛樣
學佛人,要有乘風破浪救度眾生的信心和意志。
解脫的障礙,就是欲望;
放下的障礙,就是執著。
修心學佛要遠離“四相”,才能獲得真實佛果。
人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些人的智慧有障礙,所以叫“智障”。

誰都會有業障,只是有些人在業障中,思維殘缺,不開悟,不能解無常,最後才叫“殘障思維”。
夢幻泡影是無常,
正信正念佛金光。
莫讓私欲遮無常,
證悟菩提心金剛。
法師證悟是榜樣,
居士開悟心安詳。
遠離娑婆學佛相,
救度眾生是吉祥。
10.
道德篇
有德之人——無心;
有心之人——無德。
(此心指人間私心)
“道德”是建立在為眾生利益考慮的基礎上。
能了知世間一切智慧,你就是擁有了般若智慧。
學佛要理解“似相非相”。
任何事物發展,表面都有一個相的存在。
實際上,此相是空無之相。

空無之相,即非本相,乃人間物質表相也。
長存善念,常樂我淨。
不造惡業,不受報應。
放生念經,勤種善因。
吃齋念佛,平安心靜。
戒殺生,是每個學佛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
11.
成聖成佛
知難而進者,為聖者;
知難而退者,為愚者;
知菩提者,為智者。
吃苦就是消業,消業不再造業,乃聖者。
任何的因都會有果,
所以謹慎自己的因,
就是防止果報的我。
在因上,可以積累無量的福慧功德;
在果上,只能承受無量的業障果報。

修成正覺,乃佛家之本,修行人之覺悟;
修成正道,乃學佛人之所須擔當的責任。
用佛法降伏自心,消除貪瞋癡慢疑,才能真正成為佛道之妙法聖人。
甚深微妙法就是知因懂果。
能放下萬緣,
就是甚深法;
能解脫煩惱,
就是微妙法。
12.
佛 緣
“雜念”像說謊,一絲“雜念”,需要無數個“正思維”來轉移和抹去它。
“說謊”,需要無數個“妄語”和“解釋”來掩蓋它。
當人在追求太多物質時,
八識田中的佛性會流失。
無私地奉獻,完美的回報;
純潔地付出,完美的果報。

行善而不住善,
弘法而不住法,
布施而不著相。
長此以往,就會破“執著”與“我相”。
心中有善,善行善念,
淨心行善,實乃真修。
主宰自己生命的,是你的意念;
主宰你的命運的,是你的慧命。
常思己過,佛緣在。
常樂我淨,慈悲在。
常存善念,佛心在。
常行慈悲,佛根在。
13.
智慧圓滿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少殺生,多放生,功德圓滿。
忍耐並不代表你的懦弱,反而顯示出你的修養。
美滿並不代表著幸福,
自私自利得到的美滿,
那是不圓滿的幸福。
人間的美滿,五濁浸染不圓滿;
人間的幸福,因為沒有大圓滿。

知無常,懂佛理。
只有在精神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圓滿,在物質上你永遠達不到圓滿。
放下偏執去我相,
自度度他佛法揚。
遠離五欲離四相,
無欲如水壽無疆。
14.
五蘊自明
反觀自照五蘊心,
常懺常悔慈悲心。
世間無事是正等,
世上無欲是正覺。
爭鬥只會刺激你心中的傷痕,
只會給你帶來痛苦的後遺症。
寧靜是補藥,可以彌補人類的痛苦;
智慧是良藥,可以醫治煩惱後遺症。
能聽勸者,就能遠離苦厄,他是有佛緣之人。

常捨名利,富貴心;
常捨貪欲,菩提心。
真正的慘敗,是你摔倒了爬不起來;
真正的放下,是你遠離是非並放下。
心中無罣礙,何來煩惱魔?
能排除痛苦、去除煩惱的人,就是一個能遠離黑暗走向光明的人。
15.
隨 緣
悲愍眾生是善緣,
慈悲有情是佛緣,
自度度人是隨緣,
改惡行善學佛緣。
隨緣的人,能夠把阻礙變成增上緣;
發願的人,能夠在困難中越過障礙。
天天撒下慈悲種,
平等見性佛性重。
遠離輪迴佛法弘,
慈悲忍辱性本空。

我們學佛人必須眾善奉行,諸惡不作。
我們學佛人要學會讚歎眾生的佛緣成熟,學會解脫自身煩惱的善巧方便法。
16.
滅盡貪欲之火
過度的需求就是欲望的開始;
過度的欲望就是業障的開始。
人有需求很正常,但只要過分了,就變成了貪欲。
欲望之火,可以毀滅你的生命和慧命。
人在世界上,天天活在顛倒分別執著中。
只有遠離夢想,才會不顛倒夢想。
只有去除分別,才能生出平等心。
只有拋棄執著,才能夠隨順因緣。

戰勝別人容易,但不如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的欲望和煩惱,那才是轉煩惱為菩提。
戰勝別人除了增加自己的貪欲,還會增加自己的痛苦與煩惱。
17.
緣來緣去
經常的妄念,會讓你精神頹廢;
長久的懈怠,會讓你本性流失。
想擁有八正道,在於轉凡成聖。
想擁有正思維,在於正命正念。
想擁有正精進,在於正悟正定。
完全地放下,可以減少痛苦;
選擇性地放下,會讓你欲罷不能。
人生就在選擇中,
人間就在無常中。
人情就在放下中,
人性就在開悟中。

來也是緣,
去也是緣,
隨緣度眾,
那才是善緣。
18.
解 脫
真心去做每一件善事,
你就會擁有智慧本然。
修心人想去除心中的障礙,必須看破每件事的五蘊。
看不清一件事物和人的本性和空性,你就會在假我中陶醉,你會享受短暫人間的樂趣。
只有當你看破,你才能解脫放下,你才能理解真性是什麼。

智慧就是力量,
智慧就是圓滿。
纏苦纏果想解脫,
苦集滅道要知道。
輪迴因緣遠離禍,
涅槃滅度娑婆訶。
19.
道 路
善念能利益眾生,惡念會傷害眾生。
善是佛的種,惡是魔的根。
每天為生活而忙,只是在人間探索一條生活之路;
每天為度眾而忙,是在人間萌發慈悲善種的回天之道。
懺悔宿業,感召福德;
攝守心性,感召佛性。
心不明,理不清;心念雜,意不淨;
淨思維,心清靜;辨是非,懂佛音。
20.
不執有,不執空
低調的人不會執著,
智慧的人不會頑固;
不執不著,心淨心空。
多念心經少煩心,多做功德存善心,
多念佛經清淨心,多學菩薩慈悲心。
什麼叫執著?
就是在八識田中還沒有去除的貪心。
什麼叫慈悲?
就是深藏內心深處的智慧。
對人生態度的改變,就是在改變你的人生境界。
21.
照見五蘊皆空
人間的擁有和失去,
是感覺上的苦和樂。
你執著著世間情,
你就擁有苦和樂;
你離開了紅塵情,
你就遠離了愛情和仇恨,你就遠離了癡迷,遠離了無明苦,更遠離了顛倒夢想。
愛和恨會過去,情和仇也會過去,過去就會成為歷史。

平安就是福,
平靜就是樂。
爭鬥換來的是煩惱,
謙讓換來的是平安。
學佛人只有心中明心見性,你才會破無明,見本性;
你才能將人間的紅塵情愛和如夢幻泡影般的名利得失,用你心中的佛性,一直照見到它的五蘊之外的真如本性,你這才是照見五蘊皆空。
22.
靜觀世界
多慈悲,多感恩,多愛惜眾生,就會擁有人間菩薩的基礎。
遠離紅塵,靜觀世界,你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無常”,這就是你開悟人生的機緣。
名利即幻,財富皆空,但人對於名利,總是以為這是屬於我的。
用“常見”的心,去看“無常”,就會種下輪迴的種子。
身外之物,執著擁有,
當失般若,丟失慧命。

慧命真實不虛,
如不開悟當下,
人生曇花一現。
須嚴守戒律,精進向善,抓住一世為人的機會,消業障,積資糧,增功德。
時光一去不復返,圓滿的人生,是在修心為上的真理之中,重見慧命的曙光。

沒有煩惱的時候不要惹煩惱,有煩惱的時候不要怕煩惱。
煩惱到,智慧跑;
煩惱離,痛苦移;
沒煩惱,放下好;
去煩惱,境界高。
(白話小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