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佛語(十四)

Words of Wisdom (Vol. 14)

1.
本自如如
善惡終有報,一切自己造。
不肯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很容易再犯錯。
世間萬法變幻無常,
一切皆由因緣而生,
過眼雲煙因緣而滅,
世間萬法生滅不已。
過去做過很多善事,唉,過了;
今天又做了很多錯事,唉,也過了。
何必抓住過去不放,何必又為已發生的事情糾結。
一切如過眼雲煙,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貪圖回報的善,是智慧不開,私心太重。
師父經常講,種下去的種子,哪有長不出來的道理。
執著於善行,就變成了“有為而為”。
菩薩讓我們幫助眾生,積功累德,是“無為而為”。
做完了,“當體即空”。
幫助別人,成功了,忘記它,別人會感恩你一輩子。

你不執著,離菩薩的境界就越來越近了。
現在有個別學佛人,
進入我相,智障修行;
搞小圈子,盲目跟風,
個人崇拜,帶偏眾生。
輕則帶偏一批人,重則斷人慧命,果報現前還自受。
很多人經常講,“是我救了你,是我幫了你,是我度你到佛門”,把無上的佛法境界,變成了“取相凡夫”。

眾生“本自如如”,均有佛性,我們只是為他們提供一個機緣。
當他修心念經時,是因為他與佛的“因緣成熟”,並不是我們所度。
所以佛菩薩說“度盡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
這種高境界,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夠領悟,什麼時候能夠理解。
度了眾生不著相,
只管耕耘不一樣。
不執空來不著相,
緣生緣滅都一樣。

什麼叫“解脫”,解脫就是沒煩惱。
什麼叫“放下”,想通了就是放下。
什麼叫“解脫放下”,就是想通沒煩惱。
其實佛法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難題和困難,也是幫助我們精神不被自己內心的煩惱所傷害。
人的內心因為被欲望所控制,又被雜念所左右,所以就叫凡心。
菩薩叫我們放下,就是修心;
讓我們解脫,就是讓我們想得通;
菩薩需要我們精進,就是讓我們“長智慧”。

修心修到後來,煩惱來了,能控制它。
不讓煩惱控制自己的心,你就是成功的修心人。
如果煩惱來了,你想不通,不開心,忘不了,說明你修心還沒開悟。
當機立斷去煩惱,
不被人間是非搞。
佛智佛慧少不了,
願以菩提化煩惱。
2.
四無量心
“寧靜”是最好的“淨修”,清淨才能“無染”。
“清淨無染,寧靜致遠”。
坐得下來的人,他一定站得起來。
能夠安靜的人,他一定會有精力。
浪費時光的人,他的生命是短暫的。
努力精進的人,他的生命是無限的。
學習佛法的人,他的智慧是永恆的。
能夠自己化解煩惱的人,
能夠自己消除業障的人,
他就是擁有“神通”的一種。

你想不通,他能想通;
你消不掉業障,他能消掉,他就比你有神通。
“神”是什麼,“精神”。
“通”是什麼,“想得通”。
一個人在精神上能想通,不就是有神通嗎?
傷害眾生如害己,
利益眾生也為己。
慈悲眾生心歡喜,
喜捨人間大願許。
學會解脫煩惱,你就能遠離無明。

學會解脫無明,你不就是脫離業障了嗎?
解脫了無明所造業障,心裡明心見性,你不就擁有了功德了嗎?
沒有了無明煩惱,你就是在修般若智慧。
正信正念地修下去,你就能得到正等正覺的果位。
為名為利玻璃心,
一碰就碎真寒心。
放下看破出離心,
徹悟紅塵見明心。

修心很難,因為你的願力還不夠,所以你覺得難。
有人說修心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境界,他能夠用四無量心,控制自己的心,勇敢地去戰勝自己內心的私欲。
說修心很簡單的人,因為他能夠克服內心的欲望,他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無所謂,並能用慈悲喜捨來衡量,他就擁有了“四無量心”。

師父教你們一個解脫痛苦的方法,在自己苦的時候,要經常想著別人的痛苦,要多感受別人的苦難。
把別人的苦難當成自己的苦難,你就會擁有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自己內心的痛苦就會頓時減少。
因為菩薩的慈悲力量會讓你馬上減輕業障,變成幫助你克服自己痛苦的力量。
經常告訴別人一句話,“觀世音菩薩一定能救你的”。

其實這句話你讓別人堅強,你自己也會變得堅強和有信心。
努力修吧,弟子們。
菩薩天天在看著我們,在救我們。
這種力量,只有信佛的人才會有,而且這種力量是“金剛法力”,會讓你解脫一切煩惱,離苦得樂。
左厭右煩傷自己,
無明遮心不見底。
學佛修道歸一心,
看破紅塵放下情。
撥開雲霧見天晴,
無常如夢是泡影,
學佛找尋如來心。
3.
聞法自明
人間的友情建立在兩種基礎上:
一種是“思想”,一種是“物質”。
相同的“理念”,相同的“理想”,
相同的“思維”和“境界”,會讓你們走在一起,那是一種精神上的快樂和感受。
一旦在思想上失去了基礎,等於精神上的支柱倒塌,剩下來的就是物質。
如果物質不能滿足對方的欲望,那麼人間的友情,就會像牆倒般地崩塌。

物質猶如造房子的磚瓦,
思想基礎猶如鋼筋水泥。
沒有鋼筋水泥作為砥柱的房子,一經風雨,房子就會像磚瓦一樣倒塌。
也就是說夫妻也好,朋友也好,如果沒有相同的境界、理想的契合、一起學佛的慈悲,你所有的利益、錢財、名聲,瞬間會像磚瓦一樣倒塌。
這就是為什麼人要學佛。
舉個簡單例子,許多夫妻就是為了一個共同創業的理想走在一起,

但是理念的不同,造成了創業中的分歧,於是再多的錢和利益,你也不能維持這個婚姻的繼續存在。
共同的理念,住在一起,哪怕沒錢,再苦再累大家也能生活在一起。
所以,物質如夢幻泡影,永遠都是為思想而服務的。
思想是由心開始的,菩薩讓我們修心,就是讓我們把心修正了,這個房子才永遠不會倒塌。

化解煩惱調心性,
消除業障佛相印。
了結業債除惡淨,
聞法自明見本性。
學佛人,心念純淨,不貪不瞋,一心想改變自己的境界,你才能自性圓滿,悟性高超,才能進入聞法自明的境界。
很多學佛人,剛入佛門,業障深重,我執我見,這樣的根器很難使自己大徹大悟。
所以見惑思惑未能斷盡,怎能出離生死輪迴?

如果轉世為人,可能名利顯赫,這豈不是今世白修一場,又怎能一世修成呢?
學佛本是學佛心,
助人就是學慈悲。
紅塵迷惑還不知,
修心不貪不愚癡。
心淨意淨行為淨,
無欲自然有佛性。
清淨是福,乾淨是慧。
清淨的修行人,乾淨的意念,念無所念,就是福慧雙修。

修心就像在水中,想修心解脫,等於想乘船到彼岸,法門就是渡船。
登上了渡船,一定要一門精進地修;
半途而廢,等於河中棄船,必然溺水。
只有到了彼岸,才會知道為什麼要一門精進。
“恆心”才能讓你一世修成。
4.
能知能行
善惡終有報,各人有各人的因果。
如果你參與進去了,說了是非,你就是在動人因果。
定力不足的人,往往容易半途而廢,因為學佛是恆長的。
你如果“信願行”不夠堅定,業障就會纏擾你。
如果能夠積極弘法度眾,消業,你可以得到菩薩和護法神的護持,你在人間就自然能理解什麼叫迷惑顛倒,你的業障也就自然斷除了。

紅塵業障執著生,
信願行中尋佛根。
大徹大悟斷思惑,
出離六道人間過。
心靈法門就是靠自己努力精進和佛力加持所結善果的特別法門。
師父告訴你們,學佛不在於貪多貪深,最重要是能知能行,防非止惡,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佛法經典是佛傳,珍惜精進要一貫。
五蘊皆空除隱患,看破六塵是虛幻。

現代人心浮氣躁,能夠安靜五分鐘都是很難的,所以沒有智慧。
因為佛法講,靜能生慧。
學佛就猶如過擺渡,必須一心一意,才能到達彼岸。
如果這個也學,那個也學,腳踏多隻船,很難站穩。
學佛如果只靠自己前世的根基,往往力不從心。
真正的學佛要啟用自己的慧根和慧命。

佛法就是在啟發我們的慧根和慧命。
所以真正能夠修成的佛友,還是要靠自身的根基和找到適合你的法門。
本性來自佛性處,
紅塵污染無歸處。
學佛修心歸一處,
引領眾生奔佛處。
慈悲引航觀世音,
慈航普度聽佛音。
法喜覺悟菩薩尋,
慈悲喜捨佛的心。
5.
願 力
學佛學得深,在阿摩羅識的佛性就有深般若。
每一個心念,都要契合八識田中的佛性,心佛才會合一。
所以學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崇高的願力,來指導自己一生的修行方向。
學佛到最後,願力一定要相應自己目前所修的境界。

就相當於,我們人有一個目標,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去走,不管時間再長,你也能走到目的地。
只是在發願後,需要用恆常的定力和信念,去糾正累生累世的紅塵污濁之氣;
用願力找尋到修行的目標。
其實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用精進力和忍辱心來完成自己這個願力。
千錘百煉是金剛,
學佛大願是方向。
念經放生是資糧,
不懂願力修何方。

菩薩說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只要讓自己的心和菩薩相應,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佛力的加持,就會讓我們在人間,哪怕碰到再多的困難,都不會退轉。
經常想想自己曾經發過的願力,不要忘記自己的願力,每天向菩薩重複講自己的願,會讓你心中迸發出更大願力的正能量,你才能自始至終地在願力中得到精進和成功。
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其實願力很重要,願力是修行的資糧。
天天念經、放生、行善、持戒,靠的都是願力。
沒有願力你不知道為誰念經,不知道為誰放生,你更不知道行善和持戒是為什麼。
其實人在一生當中會碰到很多的苦難。
在苦難中,有的人懈怠退轉,有的人堅持、忍辱,有的人法喜充滿地在願力當中八風吹不動地勇往直前。

講到底,還是因為願力的大小和強度。
因為願力可以讓你修正業因,改變果報,具有強大的因緣力。
八風一吹搖不定,
名聞利養消耗盡。
緣來緣去資糧盡,
果報到來心不定。
所以積累的資糧(許願、放生、念經、持戒、行善等)要靠著願力的牽引。
在紅塵中放下執著和名利,你才能改變自我。

精進的修行,將自己所有的善行、念經、守戒、放生在願力的指引下,才能結出最好的善果。
修心修行是方向,
佛友幫助是良將。
人間名利沒有靠,
不忘初心成佛道。
6.
離欲得樂
人最難的就是在挫折當中有定力,能穩住自己。
相當於一輛車,在狂風暴雨時,車要如如不動,八風吹不動。
很多人自身定力不夠,能量不夠,自修還不成熟。
師父曾經跟你們講過,划著破船去救人,結果在風浪中,人沒救著,使自己也處於危險之中。
很多人有大願力,但是卻做不到,所以許願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精進力,

救人要根據自己的定力和菩薩的加持力,消除業障要靠自己的忍辱力和智慧力。
欲望之中心不動,
發願解脫會成功。
廣發菩提責任重,
踐行佛法行大功。
很多同修發了很大的心,許願、放生、念經也不少,但是經常不順利,其實這就是修心學佛的心態問題。
因為太多人帶著很強的私欲去祈求,私心太重,離佛的境界太遠,所以佛力的加持自然就弱。

“欲望”其實在佛法中是中性的,但在“欲望”中分善、惡和無記。
但人們總是拿欲望作為自私的一種工具,每天為名為利,在貪瞋癡慢中,使欲望變得邪惡,最後變成“惡欲”。
如果你不為名不為利,整天為了救度眾生而祈求的願力,是一種正能量的欲望,那在佛法界稱之為“善法欲”。
所以想要做什麼事,主要還是看你的出發點和你對某一個人和事件的心態。

任何一個欲望中,脫離了我相,沒有了我執,這就是“善法欲”。
任何人只要在欲望當中,很容易擁有個人的劣根性、自私心、名利心,就會由欲望產生惡業、惡障。
這種欲望,都是屬於輪迴的業因。
如果對學佛的善法產生了欲望,譬如,守五戒,行十善,利益眾生,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其實這已經不是一種自私的欲望,“是名欲望”,

而且已經是出離苦海的“離欲得樂”。
這就是佛教界常說的“善法欲”。
離欲得樂十善法,
勤修十善守五戒。
人道欲望是業因,
轉欲成善行願行。
“忍辱”是現代人修心的一個法寶。
生存靠忍辱,成功靠忍辱,
修心靠忍辱,精進靠忍辱。
人的一生,既無來處,也無去處。
忍一忍,哪來的辱。
無煩無惱,才是出離的好方法。
7.
同體大悲
當一個人找理由辯解的時候,除了說明這個人的境界低、還沒有開悟、執著,沒有對他有任何幫助。
因為世事無常,這個世界沒有是非,只有因果。
只有鍛煉自己的意識,知道宇宙“苦空無常”,才能坦然地接受因果。
初心能給你帶來力量,
恆心會讓你學會忍辱。

什麼叫堅強?
就是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都能做到。
什麼叫忍辱?
就是別人不能忍耐的,你都能夠忍耐;
別人不接受的侮辱,你能接受。
因為你根本沒有必要和一個品質惡劣侮辱你的人找任何理由去跟他爭辯。
什麼叫精進?
就是別人吃不起的苦,你都能吃得起,你就會精進。
什麼叫布施?
就是連自己最愛的東西,你都能施捨給別人。

無量功德是從哪裡來?
功德是從發心和救度眾生中來;
而無量的功德,就是為了眾生,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的私欲而付出所謂的任何慈悲。
學佛修心,要心中有佛,心中想著眾生,有願力可以度眾生,“勤修信願行”,才能成就你的佛道。
真正的發心,是發自於內心深處,並隨著境界的上升,感通佛菩薩的願力,才會產生效果。

發心是因,加持是緣。
守戒是因,福報是緣。
誠信為因,恆常是緣。
生而緣因,滅而因緣。
能把眾生的痛苦和快樂,
感受到猶如自己的苦樂,
就是“人傷我痛”。
能把對眾生的善良,轉變為慈悲心,你世俗的私心就會日益減少。
常學佛的菩提心,你的福慧就會每天增加。
觀世音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千處祈求千處應”,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放下自我,一心為眾生,才能成就空性無我。
不被欲望所控制,不被雜念所左右。
放下解脫好好修,想得通來無煩惱,
想不通來生煩惱。自主煩惱靠精進,
解脫煩惱用恆心,放下煩惱靠念經。
無煩無惱清修好,遠離煩惱沒果報。
看破放下,等於你的心看到了晴空萬里。
解脫煩惱,等於你的心得到了陽光普照。
8.
看破六根與六塵
我們每天產生虛幻和錯誤的判斷,就是因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了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然後產生了分別心和執著心。
六根與六塵的呼應,不斷地誤導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做出身口意六賊傳導給我們的錯誤意識判斷。
我們經常錯認欲望是真實的,而隨著欲望做出很多蠢事,業障因此而滋生。

煩惱來自於內心。
錯誤的語言、行為和意識,均來自於心靈。
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就是讓我們從心靈開始修,修正和改變自我意識。
學佛人內心要學會如如不動,
你才能在人間境轉而心不轉,
心靈才會安寧,才會乾淨。
六根六塵分別心,
六賊誤導眾生行,
業障滋生亂本性,
唯有學佛心靈淨。

其實修心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平衡。
心態平衡才能從你的心靈修出慈悲心和忍辱心。
心是人的根本。
心修得不好,何來的自度清淨和普度可言。
所以清淨菩提心,
就是學佛的根本。
心靈的健康,是主宰生命和慧命的基本條件。
常觀照,常思惟,才能去除人間的思惟方式,去完成弘法的事業。

無常變化是空無,
意識常有虛幻處。
妄想執著心裡苦,
去除固執不耽誤。
忍辱修行得精進,
心靈法門菩提心。
中國傳統文化說心靜如水,健康長壽。
人的心靈要去除邪念,維護正念,心靈才能健康發展。
怎樣才能讓心靈健康發展?
就是要學習佛法。
定能生慧,淨能觀照。

地水火風最後空,
不學佛來迷茫中。
禪定修心佛法弘,
心靈普度暖烘烘。
大乘佛道菩提功,
廣行四攝六度空。
無生法忍破我執,
調節身心守六根。
遠離六賊勤修心,
解行並重佛本性。
9.
忍辱精進法門
業障很重的人,就猶如身上背了一堆垃圾,你讓他走到哪裡他都是昏沉沉的,而且被那些業障熏得臭不可聞,在身心上都是沉重的負擔,所以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根本上不了天。
業障怎麼來的?
就是跟你平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關係。
因緣果報,全是自己種下的因。

就像我們讀書,考試的成績好壞全部有賴於平時我們讀書時的態度。
平時功課做得好,考試自然就會好。
平時修心修得好,業報自然就會少。
等到修成的時候,靈魂乾淨,業障很輕,當然是到天上去。
這就是師父經常講的,“不爭人間天下事,試看誰能天上行”。
修心是為自己修,
而不是為別人修。

有的人修心是修給別人看的;
有的人跟別人不開心,就會跟別人說“我就不好好修”。
有智慧的人不但自己修得好,更會懂得懺悔;
沒智慧的人,天天做樣子給別人看,拜著“佛”,想著“果”,哪來的“清淨無礙”可言。
只有真懺悔,真修行,你才能“平安無礙”。
知書達禮是聖賢,
菩薩明心把性見。
守戒自律聖人果,
悟者自覺就是佛。

忍耐是忍辱的前提,能夠忍耐的人,才能夠忍辱。
忍辱波羅蜜,也是修心回天的一個非常好的法門。
現在的人,夫妻之間講你幾句,馬上就跳,就鬧,就發脾氣。
師父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現在的人氣量小,新婚夫妻吵架,冤結很深。
老婆火爆性子,懷孕了,因為和老公吵架,竟然私自到醫院把孩子打掉。

她跟她先生說:“我不幫你生孩子,不給你家留後代。”這就是現代人可悲的因果輪迴果報。
夫妻冤結本是緣,
善緣惡緣都是緣。
懂得佛理要隨緣,
否則輪迴結惡緣。
冤結猶如傷風感冒,學會忍辱才能把劫過。
堅持修心的人,一定能夠成功,就像堅持爬山的人一定會爬上山頂,就像能忍耐的人他一定可以成功。
越是能吃苦的人,越是能夠修成。

一個碰到一點煩惱就退卻的人,他是不會開悟的,因為開悟的人,他不會退卻,他能夠忍辱。
現代社會如果不靠忍辱,
第一,辦不成事;
第二,從學佛的角度來講,根本不能解脫自己。
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大家都不願意改脾氣,不願意改性格,結果到最後硬碰硬。

舉個例子,兩輛車都很硬,它們相撞,硬碰硬,一定雙方汽車都損耗。
現在很多夫妻在家裡很霸氣,最後不就離婚了嗎?
學會忍辱明因果,
化解煩惱知因果,
解結咒裡化因果,
學佛修心無因果。
10.
懂 佛
一個有善心的人,他整天想去幫助別人,因為他有善良的本質和慈悲的根基。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質和慈悲的根基,但他們不一定肯幫助別人。
雖然他們可以和別人和平相處,但是沒有想要去幫助別人。
所以自度是幫助自己,
度他是出來幫助別人。
學佛人應該知道,當你覺悟的時候,更應該要幫助別人。

雖然自己平安,要讓別人也能平安,這就是菩薩的慈悲。
所以能夠幫助別人的人,他一定是守戒和慈悲之人。
心中無佛無悟性,
愚癡離你很接近。
沒有慈悲忍辱心,
怎懂佛性無我心。
佛法上講,次第要圓滿。
次第就像臺階,修心一步步往上走,境界一點點往上提升。

所以修心有次第,就是有一節節的境界,一直走到他境界圓滿。
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修心當中,如果走偏了,不精進了,不能忍辱了,就像走臺階摔跤了,這就被稱為“不圓滿的次第”。
所以學佛人要有境界。
境界能夠讓自己的悟性釋放出能量。
這個能量會讓你開悟,讓你想通。

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最後一切都無所得,那你也就無所謂了。
圓滿次第來修心,
小乘大乘齊修心。
善良本質獻愛心,
越過障礙煩惱心。
平安是福忍辱心,
度化眾生大願心。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沒開悟、想不通,就是因為他沒有一種力量幫助他解決很多現實生活問題。

其實這種力量來自於佛的六波羅蜜精神。
心中要總想著菩薩保佑,正能量就來了。
師父曾經講過,
我們不但學佛,
而且要懂佛。
懂就是理解,
懂佛就是理解佛的心。
你要用內心深處的這顆佛心來幫助你自己,讓你解脫,讓你理解“苦空無常”的人生。

如果有些人不理解佛的心,這種人活在世界上,是一個麻木之人,也是一個不懂倫理綱常之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沒有悟性之人。
所以師父讓你們學佛要心中有佛,你才能明理,才能心中懂得佛理,你才會碰到事就想得通。
人間無常是常態,
喜樂無常是心態。
明爭暗鬥是變態,
學佛修心好心態。

懂得佛的忍辱,你就能夠把佛常放在心上,你就懂得佛的慈悲。
懂得佛的戒律,你就不會生出貪心,碰到問題就能夠化解煩惱。
所以我們不管碰到什麼事情,要學會化解。
煩惱化掉了,業障消掉了,我們的心才能進入空性。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涼冬雪南歸燕。
紅塵煩惱須了斷,
脫離紅塵菩薩伴。